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食疗养生 >

破解世界性难题早有准备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走市场

时间:2021-07-16 00:34
  鸟巢”、“水立方”……一批梦幻般的奥运场馆,在这次堪称经典的盛会之后,命运究竟如何?场馆赛后如何利用?奥运经济专家从容对答:场馆建设的初期已有相关规划,“鸟巢”、“水立方”都已有自己的业主,不愁赛后“鸟巢”、“水立方”无人问津。 

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5个小时。 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斥巨资建设的场馆将如何维持赛后的正常运营?要知道,单是国家体育场“鸟巢”,一年的运营费便高达5000万至7000万元。    早在建设之初,最大限度实施市场化运营就成了北京奥运场馆投融资工作的基本准则。在“鸟巢”、“水立方”、奥运村、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篮球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这6个项目中,政府只是在成本高、盈利难的“鸟巢”项目上投入了近20亿元,其余约190亿元的投资均来自中标企业的自愿投资或社会捐赠。    而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和位于五棵松的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等项目则实践了BOT模式。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移交模式,由投资者需全部承担项目的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商业利润,期满后需将场馆交付政府。  规划先行——世界性难题。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初期,就从整体布局、赛后利用、市民需求、社区配套和市场运营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活动于一体的大型高品质区域。而大学区的场馆都坐落于各大高校校园内,赛后主要用于教学、训练、比赛等。    北京西部缺乏大型的体育设施,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很好地填补这个空白。五棵松场馆赛后将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服务,有效缓解城市西部公共体育设施的紧张状况。    场馆利用——    不能盲目追求利润    用北京奥组委官员魏纪中的话来说:奥运场馆毕竟是公共设施,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像税费的减免、财政的投入,所以即使在建设中吸纳了民间资金,但奥运场馆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所以奥运场馆经营的利润应该受到限制。    因此,合理的收费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既能使企业经营场馆有利润,又不会群众健身“进场无门”——场馆赛后利用,最主要的还是“人”,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赛后场馆利用终是一句空话。同时,建在大学内的场馆,也面临一个如何向普通群众开放的问题。北京市体育局表示,北京将继续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这也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贡献。(张向勇)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