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养生保健 >

中科安康:世界肾脏日、认识肾脏、了解肾脏、保护肾脏

时间:2021-03-11 11:28
  

鉴于全球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决定,自2006年开始,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

 

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重视早期的预防和检测。

 

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精彩人生!

在中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高达1.3亿(数据来源:柳叶刀),平均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罹患此病。

 

对肾脏疾病防治知识普遍匮乏,是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肾脏。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位于腰椎附近,横膈之下,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

 

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此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如药物残留等),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起到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作用。最后,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所以,肾脏非常重要。

人类拥有两个肾,理论上讲,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脏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据研究,每个肾脏实际上只有1/10的肾单位工作,9/10的肾单位处于“轮流休息”状态。

 

虽然一个肾脏就可以完全维持一个人的排泄和分泌功能,但多一个肾,相当于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险。在其中一个肾脏功能减弱时,多的这一个肾是能够维系我们生命的存在。

 

作为中国人,关于肾脏,我们还必须清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西医的“肾“和中医的“肾“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个问题没搞明白,我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许多疑问。

西医的“肾”,就如上文提到的那样,主要是一个具有排泄、吸收和内分泌功能的人体器官;而中医的“肾”,称为“先天之本",更像是一种“超级器官”,几乎所有的问题,在中医看来和它都有关系。

 

大家熟知的“肾虚”,就是中医特有的概念,目前在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地区和韩国才有这个概念。

 

肾虚经常和男性性功能扯上关系。在过去,的确有很多“肾虚”可以用“补肾”来治疗,所以很多“药补”、“食补”方法。这些方法在当初应该是有效果的,不然不可能也不会流传至今。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普通人已经不缺乏肉类所提供的蛋白质供应了,过去的这些“食补”多是补充大量蛋白质,当一个营养不良的人得到蛋白质供应后,体力得到恢复,有较高的性欲需求也就自然而然了。

而时至今日,物质生活充裕,绝大多数男性在饮食中并不缺乏蛋白质供应,反而缺乏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也导致“老方法”没那么有效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定要补,现代人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因为现代农业越来越依靠化肥、农药,土壤退化严重,很多以前可以通过食物摄取的微量元素已经不足。

 

所以,任何问题,学会科学精准归因,给到体内的细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是治本的、可持续的解决路径。

 

 

在肾功能的检测上,主要有三个指标,分别是: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当人体的这三个指标出现异常,都会影响到肾脏的健康。而当疾患致使功能性肾单位数量减少至30%以下,将发生肾衰竭;降至10%以下时,将有生命危险。

 

那么,肾脏受损有什么信号吗?

 

1.身体浮肿:当肾脏功能持续下降、受损,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身体浮肿的情况,如眼睑、下肢部位等。这意味着,我们肾脏排泄水分的能力正在下降。

2.泡沫尿:在排尿过程中出现尿液中泡沫量增多的现象。泡沫多为细腻的小泡沫,且持续时间很长不消散。这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在下降,导致体内的蛋白质流失,也就是俗称的蛋白尿。

3.尿血:尿液颜色或可出现“洗肉水”一般的颜色,甚至鲜血样血尿,部分患者需通过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

4.尿量改变: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无论是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尿多往往是肾脏病的重要信号。

5.色斑增多:脸部出现很多黄褐斑,有可能是因为肾脏的排泄毒素能力下降,导致毒素在体内堆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重视一些疾病的影响,做好预防和保护,如:糖尿病会诱发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旦晚了,会发展为尿毒症;痛风、高尿酸症会使尿酸沉积在肾脏里,造成肾功能受损。

 

尿毒症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晚期肾病综合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

 

造成尿毒症的原因很多,部分原因还容易被轻视,例如:肾结石。我国在2017年,就有约6120万肾结石患者,重要的是,肾结石更偏爱青壮年。

我们在摄入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草酸盐、尿酸盐。正常情况下,肾脏会把它们排除体外。

 

打个比方,如果100ml尿能溶解100个单位的盐,这时只有30ml的尿,但有100个单位的盐,就会析出70个单位的盐;又或者100ml的尿,但却有200个单位的盐,那么就会析出100个单位的盐。

这些析出的晶体会存在于尿液中,只要它们待在尿里的时间足够长,就会越来越大,最后成为结石。如果结石顺着体液进入了输尿管,就会引发肾结石患者剧烈的疼痛;若导致尿液无法排出,则可能引发肾积水,持续的损害肾功能,最终导致尿毒症。

 

在笔者2019年春节的一场初中同学聚会上,有两位数年不见的男同学,一位是痛风加糖尿病,另一位已经开始透析,属实令我惊讶、惋惜,然而这并非个案。

 

笔者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案例,这是一个高一的男生,因为大量蛋白尿而住院。送院时,肌酐轻度升高,但肾穿刺后发现,一大半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更是一塌糊涂。虽然医生们积极给予了免疫抑制治疗,最终仍是回天乏术,这位花季少年在一年内迅速发展成尿毒症,开始血液透析。

 

他家境殷实,也没有家族史,甚至没有任何的基础疾病,平时也爱运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呢?

 

按照这位医生的话,是严重的营养失衡!因为生活富足,爷爷每天让孩子吃4个鸡蛋,2杯牛奶,2碗参汤,5勺黑芝麻。这还不是全部,每个月还要喝甲鱼汤,半年吃一次胎盘,时不时来点野味,摄入了大量的蛋白质。

 

这些吃进去的蛋白质,不会凭空消失,都需要通过肝脏、肾脏来代谢,排出。长期摄入这么多蛋白质,迫使肝肾需要在超高强度下工作,同时也会需要大量消化酶的合成,这些都需要充足、均衡和完全的营养素作为原料,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慢性肾病的预防和保护中,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均衡、全面的营养摄入,关注隐性饥饿,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的摄入;

 

2.日常饮食中,需要从食材上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源,如:海鲜、菌类、豆类等,同时应注意少喝或不喝肉汤;

 

3.保持每天2000ml水的摄入量;

 

4.科学减重,不可盲目减肥,造成肾脏受损;

 

5.慎用药物,有很多药物会引起肾脏损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6.女性怀孕期间,肾脏负担会加重。妊娠期间,妈妈需要代谢自己和胎儿两个人的代谢产物,所以对肾脏来说肯定是要“加班工作”的。

 

 

北京中科安康国际医学研究院倡议:每个中国公民都自觉积极参与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个体的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面对慢性肾脏病,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尤其重要的,而学习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是必要的。

 

------分隔线----------------------------
推荐内容